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2025-01-23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共同创建文明家庭,内蒙古文明网策划推出“家风家教话传承”专题。今天,为大家讲述李雅娟家庭的故事。
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李雅娟在太仆寺旗教育局工作,丈夫罗洪涛在太仆寺旗残联工作,夫妻二人遵纪守法、爱党爱国、廉洁奉公、诚实守信、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善好施。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他们的言行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使儿子自幼便养成了自强自立、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2022年,李雅娟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区“文明家庭”。
李雅娟(中间)一家
互敬互爱,同舟共济
结婚20多年来,夫妻感情上相敬如宾,生活中互相关怀,工作上相互扶持,遭遇困惑时相互开导。当存在矛盾或分歧时,能够及时进行沟通,理智地处理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类问题。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丈夫平素忙碌于单位的工作,无暇顾及家中琐细之事。为了不让他因家中事务而分心,身为妻子的李雅娟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等事宜,将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她不仅是丈夫的贤内助,更是家里的主心骨。
孝老爱亲,家庭和睦
李雅娟家中有两位80多岁且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母亲身患心肺疾病,需常年服药,每逢病重住院治疗时,皆是李雅娟的爱人背着上下楼。孩子自幼很懂事,时常给老人递水送药,陪伴老人说话唠嗑,讲述学校的所见所闻,排解老人的寂寞。李雅娟的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然而他们夫妻从未有过怨言,也从未对老人发过脾气,爱人罗洪涛还默默地为老人更换衣服,帮其洗脸、理发、擦背、剪指甲、清洗衣裤。由于多年疾病缠身,李雅娟父母于2023年先后离世。夫妻二人对公婆亦悉心照料,彼此之间相处融洽和谐。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先后当选为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学员。
爱岗敬业,比翼齐飞
李雅娟投身教师工作20多年来,无论多忙、多累,始终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积极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其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多次获评“优秀”。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盟级、旗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她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均名列前茅,辅导的学生曾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第一、三名”,为太旗英语教学刷新了纪录,受到了太旗教育局和学校的高度赞扬,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曾先后获得自治区、盟级和旗级“优秀团委书记”的荣誉。2015年3月,李雅娟获得盟级“骨干教师”,2016年3月被太旗妇联授予“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称号,9月评为全旗“优秀青年志愿者”,2017年5月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等。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最美家庭”。
她的爱人是一名残联工作者,他关心残疾人的疾苦,挨家挨户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信息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每名残疾人朋友建立了详细的个人纸质和电子资料,做到一人一档,按残疾类别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还及时走到残疾人朋友中去,掌握第一手具体的情况,及时做到档案的动态更新,他踏踏实实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用自己的爱心换取残疾朋友满意和放心,赢得了广大残疾人的信任。
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李雅娟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理财、消费合理且节俭。虽生活条件渐优,但从未丢弃勤俭持家传统。受其熏陶,儿子衣着朴素大方,从不挥霍,会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不买名牌,也不与同学攀比,养成俭朴节约的好习惯。儿子在校常援助困难同学,假期还参加社会爱心奉献活动。闲暇时,父母常带他去农村体验生活,教导他一茶一饭,都应思其来之不易。她们注重美化周边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丢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家庭每个成员内心,并成为全家人的一种优良生活习惯。
家庭是承载社会文明的基本单元,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依赖的港湾,成为我们每一个人事业奋斗的依托。李雅娟夫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用自己的一份真诚和实际行动,营造家庭、社会和谐之美,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