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_同城附近200元,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

  • 官方微信

  • 北疆新时代APP

首页 > 文明家庭 > 家风家教话传承|王长卿家庭:致富不忘初心 热心公益传递温暖

家风家教话传承|王长卿家庭:致富不忘初心 热心公益传递温暖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2025-04-02

  王长卿和柴洪梅一家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妻子柴洪梅是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阳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丈夫王长卿是根河市佰岁野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凡生活的点滴诠释了家的真谛。2019年,王长卿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区“文明家庭”。

王长卿(右一)一家。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王长卿夫妻恩爱有加,生活中他们相互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多年来,从未因生活琐事而红过脸、吵过嘴。柴洪梅,这位贤内助,既是王长卿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又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她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精心侍奉老人,用心教导孩子,细心料理家务。夫妻俩遇事先商量,遇难共解决。他们共同照料双方老人,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全家人更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榜样,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对待邻里方面,他们始终秉持着真心待人的处事风格,与邻里之间相处非常和睦。哪家有困难,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爱。

  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王长卿和柴洪梅夫妻,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曾经,他们一贫如洗,为了维持生计四处打工、开店,尝尽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相互扶持,勇敢前行。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二人潜心钻研食用菌种植技术。2010年5月,他们成立了阳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黑木耳。他们不畏艰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随后,两人又不断尝试开发新产品的种植,灵芝试种也获得了成功。

  柴洪梅在工作中,勤学苦练、开拓创新,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默默奉献在生产第一线,她的努力和付出,为根河市好里堡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以及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本分做人,他们种植的灵芝品相佳、药效好,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十分可观,家庭收入呈倍数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夫妻俩成为好里堡镇的致富带头人。2014 年,夫妇二人把握时机,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成立根河市佰岁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取得成功,家庭收入更上一层楼,生活提前迈入小康行列。

  勤俭持家,崇尚环保

  王长卿家始终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将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和勤俭节约视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准则。他们时常教导儿子,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不能丢弃。在环保方面,他们更是身体力行,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这种勤俭持家和崇尚环保的意识,已经深深融入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成为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致富不忘饮水思源,王长卿和柴洪梅夫妇始终致力于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积极响应好里堡街道号召,协助维持现场秩序。他们遵纪守法,宣传政府的政策法规,在依法纳税、社会公益事业及协助办事处中小型企业招收员工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牵手相伴20个春夏秋冬,王长卿和柴洪梅夫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王长卿和柴洪梅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冯 伟达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文明办主办 丨 内蒙古文明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09003619号-25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68号